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在高职院校的现状思考

发布时间:2020-09-03


 

摘要:分析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在高校的现状,结合我校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改革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实验教学,操作能力

医学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各种标本(包括血液和其他体液标本、分泌物标本、排泄物标本以及组织标本等)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且准确的结果,以辅助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并为观察疗效、推测预后以及疾病的预防等提供相关信息。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城乡医疗,县级医院数量明显增多,而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升,使这些中小医院对医学检验人才数量、学历、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特别是高职教育。它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全新、独特的教育类型,培养的人才必须贴近岗位需求,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医学检验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高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操作实验课程占了专业课程的一半。因此,学生的操作能力是本专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在高校教学的现状

检验实验教学重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很好地提高个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培养临床检验所需的检验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学校实验课重在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操作步骤单一,过程枯燥。同时,由于实验室场地和学校资金投入有限等各种原因,许多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全,导致很多实验不能完整有效地开展。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完成操作,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兴趣,普遍出现“老师抽一鞭子,学生滚一步”的现象。

(一)实验内容跟不上临床发展需求

现今,临床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临床诊断治疗带来极大的便利。临床检验也从过去的全手工操作快速发展成今天的以机械化操作为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高校检验教材仍然保留陈旧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虽然部分基础操作内容无法用机械代替,知识更新过慢,新的操作技术不能及时导入教材,学生也不能及时了解。很多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手法已经被临床更新或者淘汰,培养出来的检验人才跟不上临床检验科室的发展需求。

(二)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校特别是高等专科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严重,对理论的重视和师资投入远远大于实验实践。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无论是临床经验、资历、学历都远远低于理论老师。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老师身兼多职,既承担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时还需承担部分理论教学。在大部分医学院校,检验专业属于边缘学科,班级数量少,专业老师缺乏,学校对检验专业重视不够,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少之又少,缺少专业氛围,难免让学生也有自暴自弃的想法。

(三)理论枯燥,操作单一,设备落后

目前高校的检验专业教学基本是生搬硬套,大部分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教学强调按计划进行,讲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因而教师囿于规范化教学的要求,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忽视了知识如何运用环节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缺乏上实验课的热情,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总结,一问三不知,完全照着老师的思维,听一步,做一步,没有自己完成实验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无创新可言。此外,部分课程复杂难懂,比如临床血液学,血液细胞学知识量大,涵盖范围广,细胞之间微细差别难以理解掌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耐性,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识别。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牢固的血液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也需要配备精密度较高的显微镜供学生操作练习。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实验用的显微镜还比较陈旧,精密度不够,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无法呈现出来,学生难以辨别。这样一来,除了不能满足学生实验课的需求,也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实验热情。显微镜在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同时显微镜的技术更新飞快,零配件耗损也快,要保证跟显微镜有关的实验课顺利开展,学校就必须投入较大的资金。

(四)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

现在的在校医学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临床检验没有概念,就像一出生就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不知道笼子外面的世界,即使老师怎么有声有色地描述,学生也无法理解。同时,教师在学校的时间长了,也与临床有所脱节,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技术、检验仪器不断更新,而教师对新出的技术、设备仪器不太熟悉,没有更新的知识和技术,也就无法更好将其传授给学生。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临床需要理论知识牢固、操作能力过硬的医学检验人才,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能力型、创新性和复合型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就业人才,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为了适应临床岗位的需求,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针对高校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一)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营造培养人才的氛围

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医学检验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医学检验重在操作,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要给临床提供精确的数据,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就必须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谨小慎微的操作习惯,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偏差,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临床实例和临床操作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分组动手操作,也可采用“一人操作,一人拍摄,大家来找茬”的方法,增加趣味性,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多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各种校内校外检验技能大赛,比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检验技能大赛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中找出自身不足,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

(二)加强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应重视检验专业的发展,无论是师资还是物资,都要给予充分的支持。首先应多安排教师到临床科室脱产进修,加强与医院的深度结合。通过实践,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取长补短,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同时认识到实验教学中的短板,将所见所得加以运用到实验室的建设中。其次学校在检验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应增设临床见习课程,带领学生参观医院检验科室,了解临床检验科室的日常运作,有利于学生快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请医院配合,安排检验科室人员来学校参与学生的实验课,为学生带来临床中最新的技术操作和最实际的临床病例。

由于医学检验设备的不断更新,促使专业课程设置一定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新旧知识更替。临床检验已淘汰的理论和操作都应及时从课本中去除,增加临床所需的或者新的知识内容。同时应不断增加实验室所需的设备器材,保证各种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只有保持和临床实验室的接轨,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适合临床岗位需求的检验技术人才。

(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方式,但是考核方式、内容过分单一和死板,会造成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和忽略操作过程。首先可以从考核内容进行改革,从原来的根据实验数据结果给分变成边操作边打分,学生从开始操作那一刻开始,所有的操作过程都算入加分扣分项,细节到实验态度、操作的习惯、用物的摆放、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让学生明白实验不仅仅是看重结果也看重过程。其次还可以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从传统的老师打分变成学生参与打分,每位学生在进行操作考核的过程中,同时分派3~5位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打分,配合老师一起对被考核的学生进行“挑错”。同时,可以将每位学生的操作考核拍成视频,考后让每位学生观看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换个角度更加清楚自己的长短处。

三、总结

随着科技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高速发展,医学检验专业在临床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对检验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培养出临床所需要的人才,学校的检验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改革,致力于培养有能力、有创新、有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者叶澜曾经说过,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难得有学生的创造,教师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影响至关重要。当前,需要结合临床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模式,建全检验专业实验教学体制。突出实践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总体素质。

 

 

作者: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卓晓洁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13期